浅谈根雕创作与根雕美学

根雕艺术是以“天人合一”“物我合一”为美学核心的艺术门类。这就决定了它是以天然形态融合人文内涵的审美实践。是通过意象、具象与抽象创意,进行局部顺势而为的创作过程,所以需要顺势取意。以“天成”之“奇”“巧”“特”为美学主轴。

“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

中国传统艺术自古以来崇尚自然并以自然为师。

注重自然,顺其自然,首先要善于捕捉具有自然美的根材。创作者本身要具有审美力和独特的审美情趣,具备一定的文化底蕴和较高的技术水准,才能深刻透彻地发现它并表达它。让冰冷的物体通过作者的情怀产生人文温度,使观众感受到内在的共鸣。

浅谈根雕创作与根雕美学

人类从自然界诞生之后,便不断探索自身与自然的关系。庄子把天地万物的自然本性视为最高最纯的美,追求一种高级审美的意境。以自然无为为美,实质上就是以个体人格的自由实现为美。如李白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中就可以看出推崇本色天然之美。根艺作为一种以追求“天人合一”为最高境界的艺术形式,反映了人类在最深层意识里向往自然,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追求。

“相木”立意的重要性

根雕艺术是一种有别于其他美术门类的科学。它是利用自然本身的创造,进行第二次人为再创作。创作者根据材质特性因势利导,利用工具使其原始美更好地展现出来。作品的肌理规律,形体特征,色泽变化等等,不同于原有的材质语言。

那么如何展现呢?首先要读懂材料千变万化的语言,即“本质美”。面对原始材料发挥主体思考,把握客观物象,通过产生的创作欲巧妙地雕琢,即所谓的“巧雕”。随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对其进一步加工,并不排斥自然物象留给我们的肌理和形态印象,使视觉肌理和触觉肌理和谐统一。把人的感性感知与根材的美学属性相融相通。这即是人与自然的对话。所以,相木构思在整个根雕创作过程中尤其重要。

浅谈根雕创作与根雕美学

构图亦是根雕创作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根雕属于三维空间的视觉艺术,通过高、深、宽之间的关系,突出主题呈现美感,创造艺术感染力。构图处理是否得当,是否奇巧有意味,对根雕作品的成败至关重要。成功的构图能够使作品内容顺理成章,主次分明,主题突出,赏心悦目。如斜三角形的构图呈现一种稳定结构,给人安静均衡又不失灵活的视觉感受。稳定感是人类在长期观察自然中形成的一种视觉惯性和审美倾向。

自然与人为在根雕创作中的关系

根雕局部雕琢与天然部分要做到浑然天成,似雕非雕。做到意念与载体的相互依托,既有客观物象,又有精神内涵。这种物我兼容,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构成了根雕创作的思维方式与艺术形式。

亚里士多德认为:由于自然不仅有其规律性,有其形式性,有其可变性,而且有其目的性,因而是美丽的。

在现实生活中,理性与自然美的惊艳邂逅产生了诸多妙不可言的创意。根雕艺术家们从自然根材的各种美态中萃取灵感,将自然之美精雕细琢。根雕艺术之妙,应是来自艺术家感性认识与理性实践在自然美中的完美融合。而奇巧天工的艺术精品就是自然美学的核心价值所在。

浅谈根雕创作与根雕美学

来自生活的创作,必须刻画出生动物象的实质,把对象的灵魂表现出来。例如雕刻一件“渔翁”作品,就应该让观众既感受到生活不易又能品味出收获的喜悦。痛并快乐就是一种人生态度。

所以,形神兼备是创作者企图把对象的灵魂充分体现出来的高度。只有全神贯注于事物的客观实际,才能真正地认识所表达的对象,透过表象深入内在的精神,达到“全然的理性,天生的情趣”。在创作思维上做到“迁想妙得”“缘物寄情”“物我交融”,在艺术造型上达到“神形兼备”“物我合一”。

根雕创作与中国写意画有异曲同工之妙。“以形写形”“以神写意”的造型观念开拓了表现上的自由空间,既跳出了客观物象再现的制约,又受制于形而避免了随意发散。使作品既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既有形的观感,又有自我情感的表露。但由于创作者对自然物象的感悟千差万别,审美情趣各有所好,因此对形与神,意与工有了不同的侧重,以及不同的抒发自我灵性的表达诉求。

根雕的时代性

根雕的时代性,是艺术家所处时代的社会文明,人们的审美倾向,艺术精神和观念的综合结晶。不同的时代都具有独特的时代性,并因此造就了不同的审美观。比如中国长期处于农耕文明的封建时代,传统民间艺术大多以“渔”“樵”“耕”“读”等生活方式与神、佛等宗教信仰为题材。

根雕作为一门古老的艺术,随着时代性精神面貌与生活内容的演变而变化。融入现代社会的精神符号,是不可抗拒的趋势。它承载着现代人的理想与价值判断,以及追求精神自由、个性独立的人生观。艺术家将拥有更加广阔的想象空间,更加多元化的表达方式,并将更加深刻地反映当代社会生活。

法国雕塑家罗丹说:“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有时候光用眼睛还发现不了美,还必须用心去感受它。只有具备良好的心态,丰富的知识与阅历,才能发现形状各异的根之美。好比在山林里感受心旷神怡,在无拘无束的自由空间里,感受鸟儿悠扬的歌声绕着山林的愉悦。又好比一首讲述失恋的歌曲,要有经历失恋痛苦的人才能感同身受。这就是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共鸣。

心性与自然相交融,古今文明相交错,中西美学互彰互补,将有益于当代艺术家开辟根雕艺术的新天地。

作者介绍:

浅谈根雕创作与根雕美学

刘荣富,工艺美术师,1975年出生在泉港·峰尾古城。泉州市工艺美术大师、全国技术能手,福建省工艺美术协会理事。其雕刻技术精湛、造型基础扎实、立意新颖,专长于自然型木雕与陶瓷雕塑,其木雕作品带有鲜明的独特个性,兼雄阔大气和温柔细腻。

——原创发布:刘荣富

2,476 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