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王国华的根雕艺术作品《众生如草》
我在《赏析王笃芳的根雕作品〈傣女〉和〈曾经沧海〉》一文中,着重介绍了“借用”这一文学创作中的修辞手法被借用到根雕艺术创作中所起到的作用;今天,来说说“比喻”这一文学创作艺术手法被借用到根雕艺术创作中的范例。
王国华先生的《众生如草》的根雕艺术作品的原材料是一件根附石的特殊料。
说它特殊,是因有其两层含义:一是根与石结合在一起,这方面有以下这么几种情形:
1、根包石。
2、根抱石。
3、根夹石。
4、根附石。
5、石夹根。
而这件作品的原材料当属于根附石这种类型。
二是说根附石的特点是以石为主,根是次要的。
但是,这在王国华先生的手中也不是什么难题,他将巨石运用局部雕的方式雕成了一个佛的尊容;然后,因材施艺,将那条小须根雕成了一株草。这些本就是完美的组构了;可是,在王先生的心目中总觉得还不够劲儿!此时正如舞台上的歌唱演员在唱《天路》的前边的那些部分,虽然,情真意切导致观众们叫好声如潮,但是紧接着那句高音若是亮不上去,那仿佛就算到不了高原一样!会让观众们大失所望的!那最后一句的高音冲刺就是这首歌曲的最高潮部分,是最打色出彩的地方,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起到画龙点睛,提纲挈领的重中之重作用!这一点王先生深深知晓;在他的这件意义非凡的作品中若只做到这里就算不上是一件最完美的艺术作品。于是,王先生为其画龙点睛似的题了一个重要的名,叫《众生如草》。
这个名字别看它无甚华丽词藻和高雅字眼,只是平凡普通的四个字,但是,与这件作品相融,却是最恰如其分不过的了!而且,还不仅如此,它既是界定了作品的内含,又是诠释了作品的深邃,同时,也为升华作品作了最妙的比喻!由此,可见“比喻”这一原本是文学艺术创作中的御用修辞格,被创作者借来灵活运用,使自己的根雕艺术得到升华,这真是值得同行们学习的了。
另外:坚硬的石料与有温度的根形成了鲜明的艺术对比。
有博爱的佛与有生命的草(象征芸芸众生)也形成了鲜明的艺术对比。
还有冷色与暖色的对比,大与小的对比,高与矮的对比,俯与仰的对比,尊严与虔诚的对比,等等,都为该作品加分圈粉无数!这足见王国华先生之功底了。
——原创发布投稿:尘世走笔
983 次浏览